文/維廷
青少年發聲視覺魔法學院在暑假開設的系列攝影工作坊,今天開課的是《自己的質地》攝影工作坊,講到「質地」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柔軟的、潮濕的、光滑的?那這些質地在「人」的身上觀察的到嗎?可能跟你的穿搭,與你的風格有關唷?
今天請到的是編織藝術家陳欣彤老師。「從衣服能看出一個人的個性,無論是衣服的材質、顏色、飾品…等,每個小細節都能顯現出個人的特質。今天我需要你們體驗這些質感、感受這些質地,並且和自身的情感做連結,在這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形狀和質地。」彤彤老師向同學解密課前提醒要各位穿著最有自信的衣服來上課的原因。 因此這堂課的自我介紹也跟以往很不同,從學員們介紹自己的穿著開始,有人說在全黑的洋裝上繫寬腰帶的選擇是因為能拉長比例,且黑色能夠顯瘦並增長自己的氣勢;有人身穿寬鬆的短版上衣及寬褲,是因為寬鬆的衣服是他最愛的版型;有人說自己穿衣服的首要條件是舒服且物美價廉、也有人身上的衣服有對於自己相當重要的故事。
在介紹的細節中顯現了各個學員們的個性,也讓彼此之間有了更不一樣的認識。
藉由拓印,讓感受被紀錄下來
接著老師請學員們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蠟筆顏色,並且發了一張紙,要大家走出教室,觀察生活周遭的質感,並將自己最喜歡的質感「拓印」在紙上。
大家帶回了各種不同的的質感拓印,有竹掃把的末端、牆壁凹凸的質感、插座、真空米…等。在介紹拓印成果時,有幾位學員拓印的東西是重複的,但雖然視同樣的物件,但呈現出的感覺截然不同,從筆觸、拓印的範圍及施力的大小都會影響拓印的質感,也能從中發現各自的個性差別。在拓印中觀察並體驗質感,並且在這其中找到自己的個性,是此階段拓印的目的。
在一連串的拓印體驗後,開始了今天的拍攝,彤彤老師丟出了五個題目請大家思考並執行拍攝:「一根食指的距離」、「10步距離的建築」、「流動」、「永恆」、「信仰(或價值觀或信念)」,前兩個題目是有具體的條件,後三則是抽象的動名詞;並且拍攝的東西要能給出與自己有關的詮釋。
關於距離
大家拍回了很不一樣的東西,有些很有趣,有些很感性。有人拍了電話的按鍵,說那不僅僅是自己和電話按鍵的一根食指的距離,也是透過按下一根手指距離的按鍵傳遞「思念」。在10步距離的建築照片中,大家使用了不同的構圖,有的歪斜有的方直,但感覺明明說是十步,有些人交回來的像是100步一樣,難道是腳特別長!!
抽象的思考
在「流動」這個題目裡我們能夠發現大家對於流動的想法和感受有著明顯的不同,呈現出的照片可以分成意義以及現象兩種方式,有些人透過觀察發現周遭環境裡的流動的痕跡,像是欄杆上的線條,而有些人則是使用較為抽象的方法,用訊息或資訊流動的抽象概念呈現。
「永恆」這個題目相對的更加抽象,因此也讓大家相當的苦惱,對於生活了十七八歲的青少年來說,永恆的意義是什麼呢?又該怎麼用影像表達呢?在進行拍攝後的討論中,能從彼此的分享裡聽見大家對於永恆的表達,像是有些人認為「永恆根本就不存在」,有些人認為「永恆會在生命結束時展開」,有些人認為那是一種纏綿和交織,而有些人則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牽絆」是永恆,從討論和影像中能看見彼此的想法以及觀察的角度、方式,我們也都在這樣的過程中剖析和認識自己,這段透過看照片分享的過程,也很像某種哲學課呢。
將拍攝回到與自己的關係
在拍攝照片時,拍攝者的看見與詮釋,也是一個人的體現,究竟什麼樣的畫面才最能體現自己呢?在拍攝過程和討論過程也都不停的在問自己,這個題目帶著大家用自己的角度觀察世界並將目光放回自己身上,也是這次工作坊所要帶出的主題,畫面裡的每個物件、每個細節都會是體現拍攝者本身相當重要的關鍵,也會是他人認識你的方式之一。
最後老師請學員們從先前拍攝的五個主題中,再挑選一個主題進行二次創作;並且這次要結合最早的拓印實作,將拓印中看到的形狀加以融合:如圓形、方形、直線等面向,去搜尋能代表自己特質與個性的圖形語言,拍出更有自己個性的照片。
拍攝實作告一段落,也算素材蒐集完成,學員在欣彤老師的指引下,透過對自己和照片的了解來作拼貼,拼貼後,透過特殊紙材將圖樣利用熨斗燙印到空白T恤上。
透過不同的形狀與畫面的裁剪,作品和自己產生了更深刻的連結:有人透過箭頭與對比構圖來表達自身現況;有人透過照片中的豐富物件製造米羅的風格,甚至有學員用鴨嘴獸和小恐龍譜出青春的愛情故事。
在今天的工作坊中,很多時候是憑著直覺去做拍攝,但拍攝後的詮釋,同學間彼此回饋跟討論,讓大家對於認識「自己」有了更多的想法。在後面拼接的過程中,重點並不在於做出「美」的圖樣,而是進一步在圖案、型狀、質感的交錯中看見自己的特質,最後老師也鼓勵大家「不要將自己的風格侷限住了,還正年輕,還有很多事等著自己去學習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