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聲首頁> 發聲高校> 青少年發聲獎> 【視覺魔法學院-攝影學程】攝影與藝術的關係

【視覺魔法學院-攝影學程】攝影與藝術的關係

2019/06/05


文/晉維
 

「攝影是藝術嗎?還是藝術就是攝影?」開場時敬寶老師如此提問,為了解答這個問題,老師帶我們重新回到攝影/藝術史裡漫遊,並借助曾精闢地思考、書寫攝影的名家的思想,有機會對這麼一個大哉問提出回應。

 

課堂中老師以兩本書為架構,分析了攝影具有那些「特質」以及攝影如何「被應用」。其一,是法國作家羅蘭.巴特寫的《明室‧攝影札記》。巴特說攝影本身具有兩種特質:時間上的「此曾在」和空間上的「截取的片段」。攝影可以是時間或空間的擬實再現。
 

另外一本書則是泰瑞.貝瑞德的著作《攝影評論學》,根據書中所做的攝影類型分類,敬寶老師把攝影家們如何應用攝影大致上劃分為九類,又在每一種類型分別介紹一名外國與一名台灣攝影家,讓同學們能認識更多作品及其背後的意涵。


舉例來說,在攝影作為「論述或批判」的工具時,敬寶老師介紹了摩洛哥藝術家Lalla Essaydi的作品,以及台灣攝影家杜韻飛的《生殤像》。Lalla的作品主要聚焦在阿拉伯女性,因為宗教及文化的束縛(其藝術化呈現的方式為:在衣服上寫上該國文字,並以衣服纏繞住女孩/人),隨著年齡增長而不得露出臉孔、又或者女人成為男人們(相機)「男性凝視」下的被觀賞物;杜韻飛的作品《生殤像》,則以高規格的品質拍攝了台灣各地將被安樂死的流浪犬們,於安樂死當日為牠們留下生前的最後身影。

 

 

除此之外,攝影也可以被當成協助「記憶」的工具。於此,敬寶老師所介紹的西方代表為Sally Mann,而台灣的代表則是敬寶老師自己。充滿爭議性的攝影師Sally Mann出生於美國,因出版攝影集《Immediate Family》而聲名大噪,同時引來了眾多輿論的批評與抨擊。這些爭議的根本原因,是因為《Immediate Family》的內容是紀錄大兒子Emmett、兩位女兒Jessie與Virginia的成長過程,其中畫面不乏裸露、綑綁甚至出現女孩Jessie夾菸之畫面,因此引起了保守派勢力的極大反彈。面對這些批評Sally Mann不只一次強調她只是記錄孩子們的成長過程,而孩子們裸露對她而言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拍攝過程中她從未意識過兒童色情。


敬寶老師的作品《迴返計畫》,則帶著他踏遍了東北亞的土地──台灣、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身為擁有多重身分的斜槓中年,攝影家陳敬寶在從事藝術創作的同時也是「新北市鄧公國小」老師。日日與孩子們相處,敬寶老師時常看見那些幽微、美麗、動人卻未曾(也不得)被記錄下的「決定性的瞬間」。拋棄以輕便的135相機追著孩子們跑的想法,敬寶老師選擇使用大型相機搭配自然及人工光源拍攝。他發給學生及家長們一份學習單,邀請他們在上面描繪他們過去一年在國小(又或者家長的國小時光)印象最深刻的事件,然後,根據學習單上的內容找學生「表演」出來,敬寶老師從旁「紀錄」之。而這種近似「劇場」的照片,被攝影家本人稱之為「披著擬實外衣的『偽記憶』。」


在檢視了攝影廣泛的用途以及諸多攝影作品後,我們再次提問:攝影究竟是不是藝術?又或者會不會藝術就是攝影呢?「這堂課不會給你解答。當代藝術是在提出問題,而非解答。」敬寶老師如是說。

 




會員帳號 加入會員
會員密碼
驗證碼